《威海市打好自然保护区等突出生态问题整治攻坚战作战方案(2018-2020年)》
政策解读
一、出台背景
2018年8月2日,省政府印发了的《山东省打好自然保护区等突出生态问题整治攻坚战作战方案(2018-2020年)》,为认真落实山东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坚决扛起我市自然保护区等突出生态问题整治的重要政治责任,制定《威海市打好自然保护区等突出生态问题整治攻坚战作战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
二、《方案》主要内容
《方案》由三个不同的内容组成,一是部署自然保护区有关工作;二是部署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有关工作;三是部署加快推进生态系统修复有关工作。三部分相互独立,有不同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坚持修山、治污、增绿、扩湿、整地并重,实现“山青、水绿、林郁、田沃、湖美”的大生态格局。
(二)主要目标。一是自然保护区达到规范化建设水平。2020年底前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坚决杜绝新增问题,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二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勘界定标工作全面完成。2020年底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完成勘界定标,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科学落地。三是生态保护与修复取得显著成效。到2020年,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提升。
(三)重点任务。为确保完成以上目标,《方案》确定了以下三项重点任务:一是在自然保护区综合整治方面,依托“绿盾”自然保护区专项行动,对荣成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荣成成山头省级自然保护区、文登米山湖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乳山河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综合整治。二是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方面, 2018年年底前确定全市生态保护红线优化方案,2019年全面启动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2020年年底前,完成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三是在生态修复方面,加大对“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推动农村小流域综合整治,坚持绿化、花化、彩化统筹兼顾,实施“六林工程”推动“绿满威海、四季多彩”,加强各类法定保护地内的人类活动监管,实现生物资源的就地保护。
(四)保障措施。《方案》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引导、严格责任追究、引导公众参与、强化监督考核五个方面明确了自然保护区等突出生态问题的保障措施。
《威海市打好危险废物治理攻坚战
作战方案(2018-2020年)》政策解读
一、出台背景
打好危险废物治理攻坚战,全面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为我市贯彻落实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动员大会精神确定的8场战役之一。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结合我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情况,制定《威海市打好危险废物治理攻坚战作战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作战方案》)。
二、目标任务
到2020年,全市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置体系,处置能力与危险废物产生种类和数量基本匹配,力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全部纳入集中处置,基本实现全市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环境执法能力明显提升,2018年、2019年、2020年全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分别不低于85%、87%、90%,非法转移、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环境等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三、主要措施
《作战方案》提出了加大源头管控力度、提升处置能力、推进医疗废物城乡一体化处置、强化进口固体废物管理、提升全过程监管能力等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为保障《作战方案》推进实施,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科技支撑、严格环境监管、引导公众参与、强化监督评估等六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在强化危险废物源头控制方面,通过促进源头削减、清洁生产审核、加强末端控制等措施,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在着力提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方面,加快清理危险废物贮存量,明确清理的时间节点。高标准建成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建设,争取尽早建成并投入使用。在推进医疗废物城乡一体化处置方面,对现有处置设施抓紧实施技术改造,健全医疗废物处置类别。因地制宜推行以处置企业为主体的农村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工作模式,力争实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在持续强化进口固体废物管理方面,通过开展打击“洋垃圾”走私专项行动和强化进口废物加工利用监管,严格进口固体废物管控。在提升收集处置全过程监管能力方面,通过实施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建立健全信息化监管体系、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等措施全面提升监管能力。
《威海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作战方案暨2018—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政策解读
为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作战方案暨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三期行动计划(2018—2020年)》(鲁政发〔2018〕17号),进一步加强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确保按期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市政府出台了《威海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作战方案暨2018—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我市《行动计划》提出,坚持环境质量与重点防治任务双控,实施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国土规划布局调整,实施重点行业污染深度治理和移动源、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严防严控,实施信息公开、生态补偿、项目限批、干部考核、责任追究五项约束性机制,用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倒逼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消费方式,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并提出了“到2020年,我市空气质量持续达到二级标准,其中,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持续达到二级标准;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持续达到一级标准;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反弹幅度不超过10%;臭氧(o3)浓度持续改善;重污染天数为0;空气质量优良率年均改善幅度不低于0.6%。”的目标。
在重点任务的设置上,《行动计划》重点从3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出各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求:(一)优化结构与布局方面。关于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重点要求在巩固全市“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另外要求从严格控制“两高”行业新增产能、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大力培育绿色环保产业、开展“三线一单”编制工作等方面,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关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与布局,重点提出持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的煤炭消费总量压减目标;加快推进我市散煤治理和农村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从扩大集中供热范围、加强煤质监管、推广洁净煤、加快农村“煤改电”电网升级改造、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和储气设施建设步伐等方面提出要求。关于优化运输结构与布局,提出大幅提升铁路、水路货运比例,压缩大宗物料公路运输量的要求;实施运输绿色化改造,推进充电站(桩)设施建设,大力推广新能源、天然气(cng/lng)等节能环保运输工具。关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主要从探索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大力提高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加快造林绿化等提出要求。(二)强化污染综合防治方面。提出在大气污染防治“抓稳固”的基础上,把突出抓好挥发性有机物和颗粒物协同控制作为工作重点,努力推进治污精准化:关于实现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一是开展vocs专项整治,全面加强vocs污染防治;二是强化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控制管理;三是针对部分工业炉窑不能稳定达到新标准等问题,开展工业炉窑专项整治。关于提高移动源污染防治水平,重点从加强源头管控、加快改造淘汰老旧车辆、研究划定低排放控制区、强化在用车执法检查、加强机动车排放检验管理、加快建设遥感监测设备、提升油品质量、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及船舶污染管控等方面提出要求。关于加强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重点从加强餐饮油烟治理、提升各类施工扬尘防治水平、强化道路扬尘污染治理、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加强秸秆禁烧管控等方面提出要求。(三)健全大气环境管理体系方面。提出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加快构建完善“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无死角”的网格化环境监管格局;实施大气污染源精细化管理,建成高密度监测网络,实现监测站点全覆盖,构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工作体系,实现排放清单动态更新;另外从加强污染源执法监管、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联防联控、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等方面提出要求。
为确保《行动计划》落到实处,从加强组织领导和落实工作责任、严格执行环境标准体系和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强化科技支撑和推进专业治污、推进信息公开和倡导群防群治、加强全面评估和严格追责问责等5个方面提出要求,并附重点项目清单。
原文链接:关于印发《威海市打好自然保护区等突出生态问题整治攻坚战作战方案(2018—2020 年)》《威海市打好危险废物治理攻坚战作战方案(2018—2020年)》
网址:http://221.2.150.169/xxgk/jcms_files/jcms1/web28/site/view/art/2019/1/3/art_12264_355424.html